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中人,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都在臺中度過。我對於時事的看法也許還過於青澀,但這也許就是青春的印記。
首先,會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主要是港澳地區的朋友,因此我想要說的也就是使這些朋友更了解臺中選情的現況,再來則是其他地區的中國人或是華人會看到這篇文章,我的看法是,無論你是抱持著怎樣的立場看到了這篇文章,都請儘量的去包容別人的看法吧!以下,進入正文!
提到台灣的選舉,就不可不提到國民黨,或是簡稱為KMT,黨旗是藍色的;而解嚴以後,也就要提到民進黨,或是簡稱為DPP了,黨旗是綠色的。至於長期以來在台灣蘊釀的第三勢力,則尚未具體的成形,大部分還是跳不出非藍即綠的格局。
近十年來,民進黨與國民黨執政的縣市的界線是在濁水溪,也就臺灣北部大體上是國民黨的票源,臺灣南部大體上是民進黨的票源。而這種分類方式,可以說到,從解嚴以來黨外人士打著族群意識及中產階級的旗幟成立民進黨,選上了台北市長的位置及全台超過半數的縣市後,以地方包圍中央的口號,連任了兩屆總統的位置。
而在這個過程上國民黨跟民進黨也都面臨了轉型的過程,民進黨從在野到執政的歷程上面臨到的是,因為選民對民進黨經濟政策的不信任,也因此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急轉直下,只能爭取到南部地區的選票,國民黨則是重新恢復了大部分縣市的行政首長。
另一方面,臺灣的地方選舉長久以來都受到了地方派系的影響,我的推測是,這也許是一種中國人長期以來受到的小圈子觀念的影響,比如說,某候選人跟我是同個區出身的就會投他的票,事實上這也無可厚非,而地方派系也就可以想成是這種小圈子觀念的延伸,好在這種觀念也並不嚴重,據我所知,選民的投票選擇大部分還是依照自己的政黨傾向作出選擇。
具體而言,這次民進黨初選的結果確定由林佳龍先生出線,而國民黨的現任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先生,則正在猶豫是否表態參選。而目前的民調結果,無論是色彩偏向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的媒體,都是由林佳龍先生保持領先。
胡志強先生這屆任期當滿後,已經在台中市執政了十三年了,在他的任內的政策內最令我期待的是,運用便捷的捷運公車將台中建設成主流的城市,以及一些新的建設,如臺中圖書館的落成就是在胡志強先生的任內完成的。
林佳龍先生則非土生土長的臺中人,但是他在臺中市曾勤走基層長達十年之久,本身的政治資歷則在他就讀台大期間就開始養成,而曾擔任台中市的立法委員,也算是相當熟綀的政治人物。
我的分析是,胡志強先生願不願意打這一場硬仗是國民黨能不能在持續執政中獲得勝出的關鍵,因為國民黨在台中市很難再有新的人選,如果現任市長抱著少輸為贏的想法,也許,有著一絲機會幫國民黨固守臺中市的票源。
0 條留言